焦點探索
  可活用在各類教學型態之教學模式--The BOPPPS Model

為了能達成有效教學,其教學設計的基本元素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、人力和物力投入下,能得到不錯的教學效果。BOPPPS Model是一個可以活用在各類教學型態之教學模式,在實際的教學中若能善用 BOPPPS Model,即可達成有效果、有效率、又具有效益的有效教學。

BOPPPS Model最早是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(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) 的Douglas Kerr於1978年所提出,廣泛應用於備課教學研究,這個模式共包含了六個階段,依序為暖身 (Bridge-in) 、學習目標/結果 (Objective/Outcome)、前測 (Pre-assessment)、參與式學習 (Participatory Learning)、後測 (Post-assessment) 、及總結 (Summary) 。

階段一、暖身(Bridge-in)
此階段主要是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,吸引學生的注意力,讓學生可以開始準備進入教師所要介紹的內容。因此,教師在這一個階段的教學策略,可提供學生為何要學習這門課程的理由、與主題相關的故事、引言或個人實例、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程等。

階段二、學習目標/結果 (Objective/Outcome)
學習目標主要是由認知、情意和技能三個元素組成。此階段教師要能清楚的說明學生的學習目標為何,讓學生明白在課程中所要學習的重點、知識、價值及能力。因此,教師在這一階段要向學生說明,當學生課程完成後,將學到甚麼,以及讓學生知道教師會如何教他們、如何評量。

階段三、前測(Pre-assessment)
為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和能力,教師可透過前測的結果,適度調整教學的內容,而學生也可透過前測,向老師表達需要複習的需求。因此,教師在這一階段可透過提問、考試或作業達成前測的目的。

階段四、參與式學習 (Participatory Learning)
為了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的學習,課程中的互動性是必備的,在此階段,教師需善用教學策略,增加師生間的互動,或是同儕間的互動。因此,教師在這一階段可運用小組討論、腦力激盪或是提出反思問題或模擬情境,鼓勵學生發表。

階段五、後測 (Post-assessment)

為了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是否達到學習目標,每當課程完成一個小單元或是段落時,教師即可開始進行後測。後測的評量方式可依據課程內容或性質而有所不同,可採用考試卷、上台口頭報告、檢核表、紙本報告心得或問卷等。

階段六、總結 (Summary)
最後一個階段,教師需要綜整課程內容,幫助學生歸納要點。教師可透過後測分析結果給予學生回饋,或是直接以講述方式,讓學生回顧課程重點

了解 BOPPPS Model後,教師便可依這六階段設計新的教學課程,或者評估並修正曾講授過的課程。透過教學實施,使教學技能更精進,展現精采的教學。 (毓旋)

 

 
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