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點探索:Flipped Learing 翻轉教學

 
本期要介紹的翻轉教學,其一開始的名稱為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,而翻轉教學又和一般的教學哪裡不一樣呢?
何謂翻轉教學
翻轉教學核心:知識講述+教學設計
翻轉教學注意事項



何謂翻轉教學
 
在大班教學中,講述法是普遍被採用的教學方式,但其最大問題是壓縮了課堂師生互動的機會,更難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個別指導。「翻轉教室」 (Flipped Classroom) 是近來藉由科技解決此問題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方式:所謂翻轉,是指將課堂「知識講授」和學生回家自行練習「作業」的順序對調。實際作法是將課堂講授的部份錄製為影片,當作作業讓學生在課外先觀看,而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於練習、問題解決或討論等教學互動,以提升學習的成效。

其教學邏輯就是讓老師能在與學生面對面的學習環境中 (課堂時間),可以真正進行雙向溝通的教學活動。然而,以上卻僅說明了翻轉的方式及緣由,但更重要的是此方法的教學理念及教學設計也隨之改變,其核心精神是將學習的責任回歸到學生身上,老師原來主導的角色則轉為提供學習的引領及協助。


翻轉教學核心:知識講述+教學設計
 
知識講述

在這邊我們可將翻轉教學的核心分為兩項:知識講述和教學設計,首先知識講述為將課堂上知識講授的部分錄製為影片。根據研究顯示,學生聆聽講述的專注力大約是 10~18 分鐘,並且隨著上課時間長度遞減,因此將課堂講述的內容轉換為影片時,大多建議製作成不超過18分鐘的主題式片段 (有些建議更短 5~10 分鐘)。而影片分段也打破課堂直線式的進行方式,好讓學生比較容易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,必要時可重覆觀看較為難懂的部份。

分段影片以主題方式呈現,因此老師必須重新審視每堂課的內容,訂定明確的學習目標,適當地分成多個主題,並合理安排主題之間的順序及組織。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每段影片的學習重點為何。在課堂講述時,老師有時會根據學生的即時反應,增減內容。

影片因需考慮觀看者無法即時回饋,因此講述或呈現方式應該要更能清楚明確傳達內容;如能先撰寫大綱腳本,內容及長度的掌握應該會更好。因影片可重覆使用,如花費較多的心力及時間製作,應該是有效益的。或者,也可考慮和其他教授同一科目的老師合作,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影片的錄製形式有很多種,簡單的 Webcam 及麥克風就可製作,或使用螢幕錄製軟體加上聲音 (例如:Khan Academy 的數學課程),或以家用 DV Cam 錄製等,這些可根據老師教授的科目內容及可獲得的資源多寡來考慮。
 
教學設計

再來就是教學設計,教學設計為[翻轉教室]的另一個重要課題;面對面的課堂時間空出之後,所設計安排的教學活動應能充分運用互動溝通的機會,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、加深的學習成效以及發展高階的知識應用及思考能力。首先,為能確認學生認真地觀看影片,可運用一些技巧,例如:請學生作摘要、準備 1~2 問題提問、或先回答相關問題等;其目的在於先了解學生可能的困難在哪裡,以便在課堂上有效地進行解惑或加強。

學生雖已先觀看影片,建議仍應於課堂上作重點複習,以加深印象。對於較為困難或容易誤解的概念,可設計一些問題或課堂作業,透過小組方式進行討論及操作;讓學生透過與同儕的互動更深入思考,了解問題所在並練習運用所學。

當然,在大班教學中,老師很難一一進行個別指導,藉由不同程度的學生協同學習,老師比較容易從旁適時提供協助,或者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較多的指導。除此之外,也可借助科技工具的運用 (例如:Clicker),來全面性了解同學的學習狀況及診斷困難。

上述兩點都是翻轉教室的核心理念,然而雖然翻轉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的新式教學方法,但還是得因應教材和學生等去做評估是否適合執行翻轉教學,而教授的課程及內容是否適合使用這個方式?全部的或部份內容?例如:課程較少事實原理陳述的學科或許就比較不適合,等等這些都是必須考慮進去的因素。



翻轉教學注意事項
 
有些討論提到「翻轉教室」並非創新的教學方式,在既有的教學方式中,指定學生先進行課前閱讀書本章節,然後在課堂進行討論的方式,即是一種翻轉教學。但不論其是否為一種創新的模式,但科技工具的普及的確提高了其可操作性,多了一種貼近新世代的教學方式。

而且,如首先提倡「翻轉教室」的 Aaron Smith 及 Jonathan Bergmann (2013) 特別強調,「翻轉教室」的重點不在於老師自製課堂講述影片來教學,而是能真正思考如何更有效益的運用課堂互動時間。尤其是老師作為知識領域的專家,可以將比較屬於單向傳授的部分,讓學生自行學習,而將面對面的時間用於解決個別問題,且更進一步地,用以發展高階的能力 (如:Blooms Taxonomy 中知識應用、分析、綜合及評估等能力)。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,讓學生主動地去了解、探索問題及深入思考,才能真正地讓學習深化,而索培養得自主學習態度也是一切創新研究的根本。


Benjamin Bloom所提出之六種學習認知(Cognitive)的層次分類如左圖。

認為翻轉課堂就是在家看教學影片是一種誤解,翻轉教學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將課堂時間用作更深入的學習活動上 — 因為資訊傳遞(講課)其實僅是最基礎層次的學習活動,並希望將學生從知識接收者 (Passive Info. Consumer) 轉化為主動學習者 (Active Learner),而且教師並非知識守門人(Gatekeeper), 應該是學習過程的設計師 Llearning Designer) 與分析師 (Analyst)。





而且知名教育家Peter Pappas 亦指出:不用多久,翻轉課堂不再是個時髦的名詞, 而是實現數位學習完整優勢的必然選擇 – 充分結合線上學習與面對面學習兩者的優點。再來如果我們要將翻轉教學以圖像表示的話,可以參考出自Jackie Gerstein 文章中的概念圖,如右圖二。

由此衍伸的是: 學生可以獨立進行的數位學習型式, 看影片只是其中一個選項而已, 學習遊戲模擬與互動網站(或Apps)資源, 都是可能選擇, 編織成整個學習經驗的那隻手就是來自老師。(磨課師課程推動計畫兼任研究助理池磊撰稿)



參考資料:
  1. Smith, A. & Bergmann, J. (2013). Flip Your Students’ Learning. Educational Leadership. March 2013. Vol. 70. No. 6. Pp. 16-20.
  2. 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. (2012).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flipped classrooms. Retrieved from http://net.educause.edu/ir/library/pdf/ELI7081.pdf
  3. Chuang, J. (2012, April 27). 翻轉課堂 (Flipped Classroom) 讓學生自主學習. Retrieved May 20, 2013, from http://chinese.classroom-aid.com/2012/04/flipped-classroom.html
  4. 數位學習無國界 http://chinese.classroom-aid.com
  5. 國立台灣大學教學資源網 http://ctld.ntu.edu.tw/fd/teaching_resource/index.php
  6. Blooms Taxonomy http://whitman.syr.edu/wsmhelp/faculty-resources/instructional-design-delivery/teaching-pedagogy/blooms-taxonomy.aspx
  7. Peter Pappas http://www.peterpappas.com
  8. Jackie Gerstein https://usergeneratededucation.wordpress.com/2011/06/13/the-flipped-classroom-model-a-full-picture/